您的当前位置:所有文章校园特色课改特色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创建学生发展课程管理体系


   2017/11/28 18:03:00     作者:学校管理员     阅读:515

  (一)、我校在课程改革管理上主要做法是:

  (一)订规划,点到面,全校推行

  罗外首先成立了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征求课改专家、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制定了《罗湖外语学校课程改革2011-2015五年发展规划》,开始在全校推动深化课程改革。经过几年的不懈探索和追求,从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到全体老师人人参与,从实验班先试先行,到全校各班遍地开花。全员参与的课程改革让所有老师都站上了教育的制高点,让所有学生都享受到了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

  (二)分阶段,勤总结,反思改进

  在《五年规划》的纲领下,每学年开学初都制定了《课程改革行动方案》,宣讲给全体老师。每一个大型活动,都会前有布置,后有总结,善始善终。每个学期末都会有课改总结对活动中的好的地方进行经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研讨,提出改进措施。

  (三)明职责,重落实,以学为本

  为保持课改的健康和活力,我校采用了“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

  第一位,课改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学年计划的制定,监督执行的进度、力度,期末进行总结表彰奖励。

  第二位,专家团队。由课改专家、省市区教学研究的研究员和业务领导组成。邀请他们深度参与罗外的课改工作,主要负责确立和阐发课改理念,把握和调整课改方向,评估课改效果并提出整改意见。

  第三位,骨干教师团队。由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组成。负责将课改计划、措施具体落实到每一位老师。

  这“三位”分工协作,从三个层面保证了课改的健康持续发展,其目的都是为了“一体”,即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学生的发展为本。

    (二)、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开发多元校本课程

  (1)独具特色的外语课程

  罗外在国家课程英语课上实行分层流动小班化教学,同时开设了英语报刊阅读课和文化英语系列课程。还开设了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小语种班。每个年级设有雅思或托福出国班,目前已有41位学生在罗外国际班毕业并被录入英美加澳新等世界名校。

  (2)首开先河的传媒专业课程

  大力发展传媒专业,开设了广编、数媒、摄影、主播、表演和传媒美术等多种课程,自编相应校本教材。开全国中学新课程先河。中国传媒大学博导石民勇副院长高度赞扬罗外在课程设置与传媒教育上所作的探索与实践,他说“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传媒专业课程丰富多彩,开全国中学新课程先河,而且规模化、效益化,与专业高校超前对接,实在难能可贵!”

  (3)丰富多彩的人文素质课程

  目前已有防身健体系列、家政技能系列、礼仪交往系列、科技创新系列、文化英语系列、社团活动系列、“I CAN”全人教育系列等校本课程。

  (二)提炼课改理念

  罗外在十年课程改革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提炼出了适合校情学情的理念,即“多元课程,学本课堂”。

  “多元课程”,即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在国家课程之外,开发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发展的校本课程。

  “学本课堂”,即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学习为本、学法为本,“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实现从教师中心互动课堂向学生中心探究课堂的转型。

  (三)创建学本课堂模式

  “学本课堂”的创建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2011学年)“五步互动”让课堂充分活起来。

  第二个阶段:(2011-2012学年)“三单两环节”的应用让学生有效动起来。

  第三阶段:(2012-2013学年)逐步形成各具学科特色的“学本课堂”。

  老师们在“学本课堂”探索过程中,努力创建课堂教学模式,如:

  1.语文科组以“增量读、减考试、提兴趣”为原则,“改教材、改课堂、改考试”的整体教学改革实验,探索出“三读一讲一练本真个性语文”教学模式。

  2.外语科组在因材施教小班化分层教学的基础上,采取了“四-五-四”阅读教学模式。

  3.数学科组开展了“高中数学阅读教学”模式的实验。

  4.心理室“I CAN”全人教育模式。

  还有地理科组的图文转换相互纠错教学、生物科组的问题情景教学、化学科组的导学法、英语科组的任务教学法等。

  (四)全面推进微课程建设

  我校还在全面推进微课程与“一对一数字化移动学习”学科资源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服务于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促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创新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服务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目前已建一对一移动平板学习电脑室2间,并将在学校无线网络改造、建立全校wifi覆盖网络环境、软件资源建设、数字资源、电子图书5000—10000册,微课、题库等资源数据库,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等方面投入上百万经费支持。

  我校还在高一年级“一对一数字化移动学习”试验班开展“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教学模式的探索,试验班教师专为网络录制的微课在试验班试验,老师们会在网络上布置、批改作业,与学生就课堂内容展开讨论,跟踪了解不同学生学习情况一对一答疑,为学生定制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微课程、小测验、实时解答”是慕课(MOOC)的核心概念。








文章二维码分享



你是第  位访客  共  篇文章  关键字搜索